2018年6月19日下午,在潞安戴斯酒店召开了“潞安集团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研究”课题论证会。
参加会议的有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促进会专家顾问牛仁亮、山西省环保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大山、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促进会副会长郑金龙、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树人、牛建明(山西省煤炭厅原巡视员)、唐军华(山西潞安集团副总经理)、李义贤(山西环境监察总队原队长、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杨国栋(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叶旭东(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战略规划处处长)、宋艳鹏(潞安集团生产处科长);卫明师(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处处长)、成钢(山西省环境规划院院长)、牛振魁(山西化工设计院原院长)、李文平(山西潞安集团焦化公司总经理)、张晋轩(山西潞安集团余吴热电公司总经理)、王计寿(山西省建材设计院副院长)、邓蜀平(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战略研究与工程咨询中心主任)、崔彦斌(山西潞安集团煤基合成油公司总工程师)、刘新斌(山西潞安集团煤化处常务副处长)、周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白宗庆(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王敏龙(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刘永(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邓蜀平(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战略研究与工程咨询中心主任)、柴肇云(太原理工大学教授)以及蓝点人才计划博士后·潞安集团博士后学员:郭超、罗明坤、孔少奇、华明国、高源、李昌伦、韩燕旭、赵毅等。
会议由顾问牛仁亮主持。会议听取了煤炭清洁开采研究、煤炭清洁利用研究和煤炭清洁开采与利用的国际比较三个课题组总课题和子课题开题报告的汇报。
顾问牛仁亮在听取汇报后作了总结讲话,要点为:
一、此次课题研究不是创新突破一个新技术,而是对煤炭产业从生产和利用两大领域分出若干个版块进行梳理、进行归纳。两大领域包括:1.环保。即如何减排、如何减少污染;2.节能。即如何节约资源、如何节约能源。此次课题研究在本质上是一个政策研究,要综合国内外各个煤炭企业的大量实践,将重点出来,再进一步归纳提升,后提出政策制定的建议。课题研究要聚焦在两个任务上:1.习总书记提出的山西要做能源革命的排头兵;2.蓝点计划博士后的政策案例训练。因此,此次课题研究的主体为潞安集团和蓝点人才计划协调委员会。其中,费用由潞安集团支出,要专门组织成员进行讨论,议定后提交潞安集团董事会。课题研究的专家为潞安内部的一线操作专家和蓝点人才计划协调委员会组织的社会专家。
二、洗选加工课题要加上洗选运输的内容,煤炭发电和焦化课题组要和环保紧密联系。国际比较课题不要和其他课题的研究重复,将国际比较课题组的成员分入到“6+1”生产和“4+1”利用的两个课题组中进行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为“6+1”生产和“4+1”利用的两个课题,每个课题形成2万到4万字的研究报告。
三、1.课题研究要以问题为导向,要算笔大帐——算污染的账,算资源的账,算能源的账。算清煤炭生产和利用的每一个环节对污染、资源和能源的影响,要具体量化每一项指标。一定要突出环保和节能这两个重点。研究要有架构感、方向感,政策要量化。2.要把握好方法论,整个研究要有图表、突出数据,数据要有权威性和全局性。课题要立足山西,放眼全国,寻找全球,研究世界的技术和案例,占领战略的制高点。3.课题研究的时间节点为2030年,可以从当前、5年、10年进行时间划分。4.煤炭产业升级包含生产的升级和利用的升级。研究中要做注解,使两者有明确的区分度。5.课题研究要突出潞安集团,研究案例要尽可能在潞安集团找,但是一定要是全国;如果潞安没有就在山西或全国找,但是一定要是全国。
四、“6+1”课题对于博士后来说可以将生态修复和综合利用合为生态环境,资源回收率和洗选合为综合利用,再加上安全和,分为4个课题,“4+1”课题不变,一共8个案例课题。将蓝点计划学员分为“1+3+3”的7人小组,即1个博士后加3个副计划学员加3个青年班学员。8个博士后每人带领本小组的其他成员主参与一项案例课题研究,其他课题也要有参与。
五、对领导组人员和课题组成员架构作出调整。领导组成员:牛仁亮为政策顾问,组长为李晋平、杨波,执行组长为游浩、杨随亭,副组长成员不变。总协调为卫明师,总联系人要加上张成银。清洁开采子课题业务联系人要加上李树人,“4+1”课题小组成员要充实环保专家,综合利用组组长加上成钢,清洁利用小组的联系人为郑金龙和潞安集团选定一个联系人。
六、提出课题的时间表。7月上旬完成开题报告;10月底进行初稿的论证;12月到北京找专家进行论证;元月底正式结题。
七、提出课题研究费用协商小组成员:唐军华、卫明师、牛振魁、郑金龙、李树人、成钢。